六月 17, 2022 | 下肢部位
膝關節會痛?了解位置原因、看哪科及舒緩 方法改善膝關節痛
膝關節痛原因有很多,運動傷害、扭傷拉傷都有可能
「醫師,我膝蓋彎曲會痛怎麼辦?」
這個問題,從年輕人到中老年長輩口中常常聽到,而膝蓋關節的問題通常第一個表現方式就是膝蓋彎曲會痛。那到底膝蓋痛的位置跟受傷的結構有什麼相關呢? 膝蓋痛怎麼自然舒緩呢?我們就來詳細解說。
膝蓋痛的位置與病症
膝蓋疼痛的三大症狀
- 膝蓋某位置疼痛、上下樓或是蹲的動作疼痛。
- 膝蓋腫脹無法彎曲。
- 膝蓋穩定度變差,無法重踩承受重量。
膝蓋痛位置相關因素
- 膝蓋內側(最常見的位置)
- 內側半月板損傷
- 鵝掌肌腱、滑囊炎
- 脛骨平台骨折
- 膝蓋前側
- 股四頭肌鍵炎
- 膝蓋積水
- 髕骨股骨症候群
- 退化性關節炎
- 前十字韌帶損傷
- 發炎性的關節疾病(類風濕性、痛風、感染性關節炎等)
- 膝蓋外側(較少見的位置)
- 外側半月板損傷
- 髂脛束症候群
- 膝蓋後方(通常不會單獨發生,與其他位置疼痛同時發生)
- 貝克氏囊腫
- 其他位置的牽引
- 坐骨神經
膝蓋疼痛的原因很多,重要的是找到病因對症下藥,才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膝蓋痛的原因?
膝蓋痛的原因五花八門,從單純的意外事故到複雜的全身疾病都可能引起或造成膝蓋疼痛。常見的膝關節疼痛原因包含意外事故(車禍、劇烈撞擊)、運動傷害、扭傷、拉傷、肌腱炎、痛風、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因素外,還有肥胖、缺乏運動、骨質疏鬆、腿部或膝蓋周圍曾受過傷以及老化等會提高膝關節損傷的風險因子。
主要判斷要素:
- 年齡 : 年齡越大跟退化性關節炎越有關係。
- 工作及運動習慣、外傷史。
- 位置 : 疼痛位置可以判斷出受傷的結構。
- 症狀 : 壓痛通常是肌腱炎、深層痛可能是關節炎、無力感可能是韌帶撕裂。
膝蓋痛可以運動嗎?
答案是可以的!
很多人害怕膝蓋受傷疼痛,所以認為沒有運動就沒有傷害,這是錯誤的自我解讀。人體在沒有運動的狀況下,血液循環會變差,組織液無法進到膝關節內,代謝的廢物會堆積,使受損的組織無法修復,容易發炎,筋膜沾黏,導致各式病症。且研究發現只要2週單腳不動,年輕人就會流失1/3的肌力,老年人流失1/4的肌力。而人體需要花3倍的時間,透過重量訓練才能重獲期間失去的肌力。肌肉的存在有穩定關節的作用,若缺乏肌力會讓軟骨與韌帶容易受損。
舒緩膝蓋痛的運動
膝蓋痛要選對的運動。應選擇負擔較輕低強度的運動,如水中運動與腳踏車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。
膝蓋保養的運動重點在強化肌肉的訓練,瘦弱無力的肌肉容易因拉扯而損傷,引發膝關節疼痛,強化肌肉有助於關節的穩定性,改善關節疼痛。訓練後應適度地伸展、放鬆肌肉,以免受傷。
- 伸展大腿後側肌群(hamstring muscle)︰膝關節前方是股四頭肌,後方有大腿後側肌群,兩者互相平衡,如果後側肌群過緊,膝蓋伸直會變困難,關節軟骨壓力也會增加,就容易造成膝蓋疼痛。藉由拉筋運動讓大腿後側肌群柔軟有彈性,可以平衡前後張力,減少膝蓋壓力,讓關節活動更省力、更自在。
- 伸展外側髂脛束(ilio-tibial band)︰膝蓋的穩定結構,除了前後的平衡,還有內外側的平衡,若平時缺乏運動或是疲勞累積造成外側髂脛束太緊、內側肌肉韌帶無力,髕骨傾斜會更嚴重,軟骨壓力加重、摩擦增加,發炎退化的機會也就大增。藉著拉筋動作把髂脛束做適當的伸展放鬆,可以平衡內外張力,讓關節活動更流利。
- 訓練股四頭肌(quadriceps muscle)︰股四頭肌是膝蓋前方的大肌肉,除了使膝蓋伸直以外,還能穩定關節,避免小腿向前移位。如果股四頭肌無力,膝蓋穩定度會下降,關節軟骨磨擦增加,就容易造成膝蓋疼痛。藉由運動訓練股四頭肌,強化肌力,增加關節穩定度,膝蓋變得更耐用。
膝蓋痛的舒緩
當膝蓋疼痛時,可以藉由以下方式幫助暫時舒緩。長期還是需要就醫,交給專業醫師判斷膝蓋疼痛的病因才是正確的方法。
- 休息:避免繼續讓膝蓋承受壓力,盡量休息少久站。
- 冰敷:有助於緩解紅、腫、熱、痛,但需注意時間,以免凍傷皮膚。
- 抬腳:將枕頭放置膝蓋下,以抬高膝蓋,減緩腫脹,睡眠時可將枕頭夾至膝蓋間。
- 護具:使用彈性繃帶等輔助,增加膝蓋支撐。